盲目“跟贴”治病不成反添新伤

  《健康养生》创刊于2013年,由《中国家庭医生》杂志社主办,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,以严谨负责的态度,讲述科学的养生方式。

  每隔一段时间,三伏贴有反作用的报道就会见诸报端。比如,敷贴后出现皮肤瘙痒、灼痛感、水疱等不良反应。

  揭开包装、找准穴位……当前,三伏贴就像使用创可贴一样方便。殊不知,其制作的步骤远非这么简单。

  拿白芥子来说,作为一味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,它的含量就有严格的比例要求。更重要的是,辅料的使用也很有讲究,多用嫩姜汁做辅料,有时也会加蜂蜜进行调和。

  再次,从加工工艺上来说,药物加工得越细密,对皮肤的刺激性越小。并且还要严格把握用料的洁净度、药粉的微生物含量等,否则出现发泡现象时就易发生感染。

  最后,要根据各地气候调整处方,比如北京、广东、湖北等地的气候就存在比较大差异。

  “三伏贴不仅没有效,反而是有害的。”生活中,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。而且,三伏贴使用的有些中药具有刺激性,非常容易造成一些人过敏。

  首先,贴三伏贴是一种医疗行为,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开展的。作为一种治疗方法,其有严格的药物配比、穴位及适应证的选择。因此,要看敷贴的地点和使用的药物等,这个锅不应让三伏贴背。

  “在正规中医医疗机构进行冬病夏治是有作用的,没有副作用,但有可能发生起疱等不良反应。”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周仲瑜说。

  穴位敷贴疗法的疗效主要由药物的透皮吸收和经络的刺激作用激发。真实的操作中,采用一些手段是能兼顾治疗效应与皮肤反应的。

  具体来讲,敷贴治疗是有时间限制的,一般敷贴2~4小时即可。有些患者觉得贴的时间越长越好,24小时还不撤换,肯定会出现显而易见的皮肤反应。再就是针对皮肤敏感的成人患者和儿童,能够使用“油膏”制剂,在不更换药物的前提下选取刺激性比较小的介质,从而既保证疗效,又减少皮肤刺激。

  当前,不仅是医院,一些小的诊所也宣传可以做冬病夏治,且价格低廉,事实如何呢?

  对此,专家这样认为,作为一种治疗方法,三伏贴有严格的药物配比、穴位及适应证选择,就像同样是打点滴,糖盐水和药物的效果肯定不同。

  “冬病夏治是临床医学治疗,不是一般的商业性养生保健服务,患者一定要选择具备正规资质的医院看病,才能保障疗效和医疗安全。”周仲瑜建议。

  三是敷贴当天禁止游泳、淋雨、使用冷气。洗浴时,敷贴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,不宜使用肥皂、沐浴液等。

  三伏贴敷贴后一般会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温热感,若局部皮肤出现发红、微痒及烧灼感等现象,属于正常反应,外用抗过敏软膏即可。

  个别人敷贴部位起疱、起疹、化脓时,禁止抓挠,可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或烧伤软膏,症状严重者需到医院就诊。

  专家指出,这些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都与三伏贴组成以及炮制方法相关。有严重过敏史的人一定要慎用,不能盲目跟风。

  网上三伏贴大多没有药品批准文号,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隐患。虽然网店都标出了三伏贴应该贴在哪个穴位上,但是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普通消费者来说,光靠图文的指导找出相应的穴位还是一件很难的事儿,自己贴效果会打折扣,而且疗程、副作用处理都不好掌握。

  而医院广泛使用的药物穴位敷贴配合仪器导入的方法,一方面能够促进药物的吸收,另一方面也缩短了治疗时间。

相关新闻